欢迎访问华人网!微信公众号:

政府呼吁知识青年到农村的目的

时间:2017-12-04 11:35:36编辑:允中


面对城市升学与就业的压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文化的渴求,我们的国家向广大的有文化的青年学生发出了呼吁。

1954年当时的农业部部长刘瑞龙在《中国青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积极参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农村青年的光荣任务》,他呼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新的事业,首先参加这个斗争的始终是青年。”

1955年《中国青年》的第16期上又发表了李之钦的文章《谈高小、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问题》,指出:

国家希望知识青年回乡能至少起到三种作用:“首先是进行文化上的传播;其次,在互助合作运动中,所需要的成千成万的具有各种文化水平的初级办事人员,也将陆续得到解决;在此,农业技术水平也会随着他们的宣传、介绍而提高。”

早在1953年的12月3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号召一切有文化的高小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同时,《人民日报》刊载了《关于山东蓬莱县潮水乡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情况调査》。

这在中央的报刊上首次提出了青年学生回乡务农的设想。应该说新中国一成立,国家就意识到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重要性,并作出了有关指示。

这个时候,国家教育部向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5月24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批示中指出:中小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应该从事工农业及其他生产劳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目前中小学毕业生之所以普遍发生紧张的升学问题,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育指导思想上有忽视劳动教育的偏向。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教育思想,继续支配着广大教师和学生,这是中小学教育方针上―个带原则性的错误。

当月的29日,《人民日报泼表了中宣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提纲中强调我国的教育和生产劳动是不可分开的,一切有文化的,无论是小学、中学或是大学毕业生,都要积极地参加生产劳动,这样才能成为有政治觉悟、有文化教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对那种重学轻农的错误思想,要进行严肃的批判。

1954年7月11日,为了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中国青年》又发表了《关于如何看待子女的前途问题向家长们进一言》的文章,文章主要向家长们解释了国家不能花费很大力量来办教育的苦衷。随之,《人民日报》也撰文呼吁要《向学生家长积极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

国家在1955年就制定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初中高小毕业生的基本政策”,除招考少部分人升学外,主要是号召组织一部分人去从事工业生产,大部分人去从事农业生产,参加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可见动员大批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从事劳动,在当时来讲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

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开展,195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继续动员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社论。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又颁发了《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自此以后,加强劳动教育被提到了中小学的教育日程上来。

7月14日,《中国青年》头版发表社论,即《加强对初中、高小毕业生升学、就业的指导》。社论明确提出:家在农村的毕业生应全部回到农村去;家在城市但有条件去农村的,也应适当地组织和具体帮助他们到农村中去。从此,国家又将家在农村又不能继续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全部疏导回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