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迁都之谜:探索历史的真相!

时间:2018-10-23 20:00:00编辑:驰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把首都建在汴都关中,只是年事已高,又不想劳民,才没有下决心从南京迁都。明成祖朱棣上台不久,即着手迁都北京。朱棣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关系,迁都的原因显得十分复杂。也许他决定迁都是各种因素的综合。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就有儒士对他说:“金陵古称龙蹯虎踞,帝王之都。”如果“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划长江而自守。”明朝刚建立,为有效控制各地,朱元璋一度曾想定都汴梁,“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狩。”这时大臣纷纷进言,或认为长安可作为都城,或认为洛阳更好,河东、汴梁也不差。

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才正式下令以应天府为京师。学者们认为定都应天,朱元璋更多的是从经济上着眼的。不过,定都南京他不是十分满意,他曾说:“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又衰,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他有迁都的意愿,最后却没有完成,只能留给他的子孙们去做了。

建文帝即位,为处理国内矛盾,还无暇顾及都城的位置是否合理。

498091f06179a32769330a3802c35c0f.jpg

朱棣画像

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不久,决定要迁都北平。从永乐四年(1406)起,他就派官员到湖广、四川、江西、浙江、山西等省采集木材、石料。同时,全国优秀工匠及百万民工也被征集到北平,参照历代建都成规,仿照明太祖南京宫殿的样式,对北平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北平改建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将来都城的物资供应,从永乐九年起,开始了对运河的大规模治理,会通河的整治是其中最主要的工程。

永乐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

使人有所疑惑的是,南京的确是龙蹯虎踞之地,有长江天堑,完全可以成为一国的都城,明成祖为什么还要迁都?

自明末以后,人们论述明成祖迁都往往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丰富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如郑晓在《今言》中说:“京畿负重山,面平地,饶鱼盐谷与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位,足制诸胡。”古人常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物产丰富,供给方便,朱棣迁都也是必然的。

近代以来,人们对迁都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著名史学家吴晗认为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以北京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可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明成祖迁都与当时边防形势有关。朱棣有二十余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方筑城、屯田,与北元打了多次仗,感到北平是天时地利之所在。

他深深地体会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所以一登上皇位,就马上确立了开拓进取的国策,在与北元接近的地理位置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5ccc1f04481660750dc1cb368c779cf0.jpg

朱元璋画像

另有一种意见基本赞同明成祖迁都的重要因素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永乐元年九月,贵州镇远侯顾成对朱棣说,云南、两广远在边陲,民间虽有变乱,不足系心。东南海道,虽倭寇时常出没,但都是一时的剽掠,只要令海防部队严加提防,也不足虑。而北部的故元势力会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朱棣对顾成的建议十分重视,从此以后他有了迁都的准备。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