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统一六国的?皇帝制度是怎么来的?

时间:2018-10-17 10:23:19编辑:佑礼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嬴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面对一统之后的大好河山,嬴政认为“王”这一称号已经无法显示他的威严和前无古人的功绩。于是,他下令群臣为自己拟定新的称号。他对群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在大统一的秦朝建立以前,历代统一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王”,夏、商、周三代皆是如此。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旧制度被大量抛弃。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就连国力更弱小的宋、中山等国也敢称王了,可见此时“王”的称号已经不值钱了。嬴政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后,心中自然志得意满,不屑于与这些人共同用那个“王”的虚名,必须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名号才能配得上他前无古人的伟大功绩。

当时,以李斯为首的秦朝百官为满足嬴政的愿望,可谓绞尽脑汁。最终,李斯、冯劫等人商议后,向嬴政建议使用“泰皇”这一全新的名号,他们建议说:“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2d94f45c06cd02b03fb2f09032cf3c0c.jpg

李斯等人建议嬴政采用“泰皇”这一称号来显示自己的权威,但嬴政经过思考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去‘泰’著‘皇’,采上古‘帝’号,号曰‘皇帝’。在为自己找到满意的称号后,他又尊自己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不久,他又下令将天下的百姓称为“黔首”。

此外,在嬴政看来,子议父、臣议君的谥号制度是不合理的,于是下令废止谥号制度。自古以来,谥号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是为后世留下历史借鉴的一种方式。西周时期,谥号便已在贵族中普遍采用。但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议论纷纷,因此下令取消谥号,自己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此,皇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一直延续了下来并成为无数野心家的目标。这一称号确立后两千余年,从未有人想过要更改它,因为在汉语中已经找不到比它更尊贵的称呼。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皇帝称号及相关制度,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到公元1916年袁世凯垮台皇帝称号被彻底废弃为止,这一制度延续了2137年。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