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人网!微信公众号: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和黄巾起义有什么关系?

时间:2018-10-19 11:14:00编辑:凯斌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比第一次更大,所牵扯到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年仅14岁的灵帝看了宦官们传递上来的奏章,疑惑地问道:“什么叫钩党?”宦官们回答说:“就是指的党人。”皇帝问:“党人做了些什么,而必须严惩?”宦官们回答说:“他们互相举荐联络,欲图不轨,必须清除!”于是灵帝准奏。大搜捕开始了。

逮捕令下达到汝南,汝南督邮吴导奉命去捉拿范滂,可他一到范滂的家乡征羌县,就关上房门,独自闷头大哭。县令郭揖听到这个消息,明知道督邮心有不忍,就悄悄通知范滂,要他尽快逃跑。然而范滂却主动前往县衙自首,说:“我一死就可以避免全家蒙难。我怎能连累你们几位,还有我年迈的老母亲呢?”

e23db9ee8cd82515ec034bf0746bae0c.jpg

范滂就这样被捕,押送到雒阳,和李膺、巴肃等人一起被拷打致死。杜密、魏朗等人则闻讯自杀。第一次党锢之祸,宦官们还不敢大杀名士,此次则毫不手软,誓要将对头全都斩尽杀绝。然而也有部分党人不愿赴死,离乡逃亡,勉强留得了一条活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俭。

张俭,字元节,是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他担任山阳东部督邮的时候,曾帮助山阳太守翟超弹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的违法行为,抄了侯览的老家,掘了其母的坟墓。侯览因此把张俭恨得牙痒痒的,第一次党锢之祸未能取张俭的性命,此次定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

张俭闻讯,匆匆逃离家乡,首先前往东面的鲁国,去投靠好友、孔丘的后人孔褒。恰巧孔褒不在家,其弟孔融接待了张俭。孔融当时年仅14、5岁,因为窝藏张俭之事败露,和兄长孔褒一起被鲁国国相逮捕。

孔融对国相说:“接纳逃犯的是我,和我哥哥无关。”孔褒却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当然只我一人有罪。”甚至连两人的母亲也来自首,说:“家中的事情本由我作主,应该惩罚我才对。”国相无奈,只得上奏朝廷,最后朝廷下诏,把孔褒关进了监狱。

张俭事先就被孔融得到消息,偷偷放走,他辗转多次,又投奔到东莱郡黄县的富户李笃家中。县令毛钦听到风声,亲自前来李家查问,李笃说:“张俭确实在我家里,但他是天下名士,大人您忍心捉拿他吗?”毛钦回答说:“古代贤人蘧伯玉以独做君子为耻,您一人就想把仁义全占了吗?”毛钦流着眼泪说:“我平生爱好仁义,可现在被大人您取去一半了。”

两人商议,让张俭去北海找一位名叫戏子然的人,通过此人的帮助,张俭才得以生出渔阳郡,流亡塞外。他在逃亡途中,凡是投奔过的人家,大都因此受到牵连,搞得家破人亡。因此而留下“望门投止”的成语典故,意思是眼望门户,投奔人家暂且容身,以比喻逃亡过程中的艰辛和窘迫。

f2a2940b5d64c25442290fac9b0dbdff.jpg

耿直的士大夫,或者不如说敢于和宦官作对的士大夫们都被一网打尽,但宦官们仍感觉四面楚歌。建宁五年(172)五月,灵帝大赦天下(当然,不赦党人),改元熹平,此后不久,被幽禁的窦太后去世了。朱雀门外很快出现了一张匿名的露布,指责是宦官曹节、王甫等人杀害了太后,而公卿大臣们贪图禄位,没一个人敢站出来说明真相。

宦官们大为恼怒,认为这种东西肯定出自太学生之手,于是命令司隶校尉刘猛调查缉捕。刘猛查了好一阵子,什么线索都没得到,王甫不耐烦了,就罢免刘猛的职务,由自己的亲信段颎代替。

段颎也是西北边防军出身,在与羌人的作战过程中屡立功勋,但他和张奂等其他将领不同,一直阿谀、附从于掌权的宦官们。接任司隶校尉一职后,段颎在京城中大肆逮捕无辜者,严刑拷打,其中被牵连下狱的太学生竟然超过千人!他因此功劳,不久就被晋升为太尉。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