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人网!微信公众号:

尼克松访华

时间:2018-01-24 16:32:45编辑:栋睿


美国国务院的那些职业外交官在后来的公报问题上又为尼克松出了难题,几乎使得后来成了惊世之作的《上海公报》胎死腹中。

尼克松在北京期间,无疑是与周恩来总理相处得最多,也谈得最多。他们在原则问题上互不相让,而在这种争执和商讨之中也建立起子很真诚的友谊。

他们一共进行了5轮的秘密会谈。

尼克松用信服的口吻赞同了在1971年10月间周恩来与基辛格会谈时提出的关于联合公报的构想。

周恩来也兴奋起来,说:“正像你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可是杜勒斯当年不想这么做。”

尼克松说:“据说你也不同意和他握手呵。”

周恩来笑着说:“不一定,我本来是会和他握手的。”

“那好,就让我们握手吧。”尼克松向周恩来伸过手去。

于是,两个国家的领导人,隔着谈判的长条桌,又一次把手握在了一起。

关于联合公报的大部分问题已经在基辛格的第二次访华期间得到了解决,但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双方的分歧仍然是十分巨大,针锋相对的。

在基辛格与乔冠华之间开始了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两个人反应迅捷,争吵激烈。他们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学者风度,而谈判风格又各不相同。基辛格逻辑性强,富于哲理;乔冠华则是在雄辩之中思路清晰,思辨性强,原则当中豪爽豁达。

两个人的谈判犀利尖锐,经常相持不下,但也仍然不失那种学者风度。终于,经过几天的争论分辨,他们的努力有了成果,公报终于全文落实了。

2月26日,他们两人将已经谈定的公报稿本送达正在杭州游览的尼克松和周恩来分别审阅。

却没想到,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却提出,这份公报不理想,要求再修改。基辛格心情很糟,面色阴沉地对尼克松说:“罗杰斯他们提出那么多意见,几乎是全部推翻了。他们说向中国让了步……”

毛泽东听了汇报,想了片刻,用十分坚决的口气回答说:“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他停顿了片刻,然后又严厉地加上了一句:“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告的可能性。”

于是,又是一宵未睡,基辛格和乔冠华终于在凌晨2时将公报草案完成了。草案再次提交双方首脑正式批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上海公报》。

2月27日下午5时,向新闻界公布了中美两国的《联合公报》,因为是在上海公布的,当时两国还没有外交关系,故称为《上海公报》。

这天是星期日。中国政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举行了最后的宴会,尼克松显得兴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脸上的笑容泛着红光。他激动不已地端着酒杯走到麦克风前面,作了这次访问的唯一的一次即席讲话。

尼克松说,我们要建立一座跨越1万6千英里和25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这位美国总统在激动之中又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

当毛泽东听到说尼克松曾有“改变世界的一周”之说,不禁哑然失笑道:“哦,是他改变了世界?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猜你喜欢